心肺复苏(CPR)是一项用来维持心肺功能骤停患者血液循环的急救技术,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能挽救生命且可于第一救助到达前稳定患者状态的手段。1973年,美国心脏学会(AHA)正式颁布了第一个CPR指南,随后定期对其进行更新。2010年,AHA根据近年最新的临床证据,发布了新版《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本文将简要介绍CPR新指南的重要更新内容,其他更新内容将在以后的报纸上刊出。希望全科医师阅读后可对CPR技术有进一步认识,并为心跳骤停者提供最佳的初级生命支持救护。
心肺复苏(CPR)是一项用来维持心肺功能骤停患者血液循环的急救技术,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能挽救生命且可于第一救助到达前稳定患者状态的手段。1973年,美国心脏学会(AHA)正式颁布了第一个CPR指南,随后定期对其进行更新。2010年,AHA根据近年最新的临床证据,发布了新版《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本文将简要介绍CPR新指南的重要更新内容,其他更新内容将在以后的报纸上刊出。希望全科医师阅读后可对CPR技术有进一步认识,并为心跳骤停者提供最佳的初级生命支持救护。
程序变为C→A→B
2005年版指南推荐的CPR程序为开放气道(A)→人工通气(B)→胸外按压(C)。但新指南建议在通气前就开始胸外按压,即操作程序变更为C→A→B。这3个步骤的操作要领如图1、图2及图3所示。
着重强调胸外按压
新指南继续强调高质量的CPR,尤其是胸外按压,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 按压速率至少100次/分(不再是约100次/分);
②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5 cm(不再是约4~5 cm);
③ 必须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④ 尽可能地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⑤ 避免过度通气。
此外,单人操作时,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的比例为30:2。
取消“看、听、感觉呼吸”
根据“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的新程序,当成人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时,须立即实施CPR。故在检查是否发生心跳骤停的同时已快速检查了患者的呼吸情况,因此旧指南中“一听二看三感觉”的评估步骤被删除。
ECC成人生存链增加为5个环节
图4 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的5个环节
在2005年版指南中,ECC成人生存链由4个环节构成,分别是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尽早CPR并强调胸外按压、快速除颤和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依次对应图4中的a、b、c和d)。新指南增加了第5个环节——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图4 e),以此强调心跳骤停后治疗的重要性。
(本版由周毅越整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李春盛教授 审校)
CPR编年史
据《圣经》记载,早在公元前9世纪,伊莱贾(Elijah)即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救活一呼吸暂停的男童。在我国东汉时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也有对于自缢者行胸外心脏按压使其复苏的详细记录。下面就让我们回顾现代CPR技术的发展历程
1740年
法国巴黎科学院正式推荐为溺水者实施口对口复苏法。
1774年
英国溺水者营救会成立,这是急诊医疗服务的先驱。
1874年
海伯格(Heiberg)提出,可通过抬颌法使气道畅通。
1880年
麦克尤恩(MacEwen)首次实施了经口气管插管术,此方法可避免气管切开和喉切开。
1903年
乔治·克赖尔(George Crile)报告了第1例通过体外心脏按压成功使人复苏的病例。
1954年
詹姆斯·伊拉姆(James Elam)首次证实,人呼出的气体可维持人体生理的氧合需求。
1956年
James Elam和彼得·萨法尔(Peter Safar)发明了口对口吹气复苏法。
1957年
Peter Safar将A(airway,开放气道)、B(breathing,人工通气)和C(chest compression,胸外按压)相结合,并出版了《复苏的ABC》(《ABC of Resuscitation》)一书。
1960年
在Peter Safar的ABC技术基础上,现代CPR诞生。
1963年
AHA正式认可了CPR技术,并要求医务人员使用该技术。
1973年
美国红十字会和AHA开始对美国一般公众培训CPR技术。同年,AHA首次公布CPR指南。
2000年
AHA首次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CPR与ECC指南》。
2005年
AHA对2000年版指南进行了修订。
2010年
AHA又一次更新指南。
copyright©医学论坛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